悦耳的音乐、优美的滑行、轻盈的跳跃与流畅的旋转……兼具音乐美、姿态美与力量美的特质让花样滑冰这项古老冬季运动项目的关注热度经久不衰。其中,与舞姿相辅相成的音乐往往能深入人心,让现场乃至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心潮澎湃。
花样滑冰的选曲规则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有哪些“爆款”曲目?近年来又有何新潮流?回望冬奥会近百年历史,让我们共同寻找答案。
从无到有
虽然如今不少人将音乐视作花样滑冰的“灵魂”,但起初花样滑冰曾是“无声”竞技项目。直到1932年的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花样滑冰才首次与音乐“牵手”:一支管弦乐队走上冰场,循环演奏同一支曲子为所有选手伴奏。
此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选手们逐渐获得更大的音乐选择权,但仅限于不带歌词的纯音乐。为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从2014年起,国际滑联宣布允许花样滑冰配乐出现歌词。
在花样滑冰音乐剪辑师、前加拿大冰舞国家队队员雨果·舒伊纳尔看来,配乐是花样滑冰比赛的基础,比赛曲目对选手的形象、服装与编舞都有重要影响。
“如果没有精心设计的选曲、编曲及作曲,即使是优秀的花样滑冰选手,也无法发挥出最大潜力。”曾为四届世锦赛冠军得主、法国组合帕帕达吉斯/西泽龙在内的多位花样滑冰明星设计比赛曲目的舒伊纳尔说。
热门“神曲”
据观察,出于对歌曲故事性、受众熟悉度与认可度等方面的考量,经典影视剧配乐、经典歌剧与古典乐通常为花样滑冰选手们最常选用的曲目,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以及韦伯的《歌剧魅影》等。其中,在各大赛事中,被女单、男单、双人滑、冰舞等各项目花样滑冰选手多次“撞车”选用的《卡门》堪称最热门的花样滑冰配乐。
由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卡门》是全球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4幕歌剧音乐反差强烈、故事色彩浓厚,充分表现了爱情、仇恨、欲望与宿命等人性主题。
谈及《卡门》,舒伊纳尔表示,花样滑冰配乐的反差感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情绪与力量的变化,对于花样滑冰选曲至关重要。《卡门》不同音乐选段的反差感利于选手们在短时间内呈现情绪与故事。
随着规则的调整,新的“爆款”歌曲也随之而来。2018年平昌冬奥会冰舞短舞蹈比赛的主题是“拉丁”,赛场上,中国、韩国及波兰的选手们便不约而同地演绎了流行歌曲《Despacito》。
本届北京冬奥会的花样滑冰赛场上又会出现哪些热门“神曲”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百花齐放
18世纪中期起源于英国的花样滑冰在欧美地区有着数百年的开展历史,世界大赛的领奖台长期被欧美人垄断。为了让作品被更多裁判与受众理解、引发共鸣,不少亚洲选手会选择演绎欧美音乐。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东方元素在花样滑冰赛场上脱颖而出,《梁祝》《卧虎藏龙》等“国风”经典成为不少中国选手、华裔选手的选择。
1995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伴随着《末代皇帝》的悠扬曲调,陈露在自由滑节目中融入中国敦煌和丝路花雨的舞蹈动作,充满东方韵味的演出让裁判与观众久久回味。也是在那场比赛后,世界花样滑冰冠军名录上首次写上了“中国”。
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冠军羽生结弦在去年底举行的全日本锦标赛暨北京冬奥会预选赛中夺得冠军。当晚自由滑比赛中,他通过一曲和风音乐《天与地》讲述日本战国武将上杉谦信的一生。四年前,他还将《阴阳师》带上平昌冬奥会赛场,技惊四座。
归根结底,对于花样滑冰运动员而言,无论是民族的或舶来的,古典的或现代的,热门的或小众的,能够融会贯通,演绎出自己的风格乃至成为经典的选曲,就是最好的选曲。(记者乐文婉、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