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朱江伟)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育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全文
《意见》对标体育总局、教育部在2020年8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健康第一”为根本理念,结合广东实际,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学校青少年体育训练、加强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建设、规范发展社会体育组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体育发展、加强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了体教融合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意见》彰显广东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的决心与力度。《意见》出台,将对哪些人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记者梳理出以下几个要点。
@家长与学生
体育的权重提高了
“双减”政策落地,体教融合加速。《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在学校日常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首先,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将得到充分保障。《意见》明确中小学每天上午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课间体育活动,鼓励中小学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下午安排不少于40分钟的课外体育锻炼,并适量布置体育课外作业。
其次,体育权重进一步提高。《意见》提出要开展大中小学校学生体育“素质评价”,包括《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参加体育课、体育活动及竞赛情况等内容。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方法,从2022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采用“素质评价+统一考试”模式,并逐步提高体育中考分值。高中实施体育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素质评价+终结性专试”测评模式,原则上,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布局加大,并实现对口升学,学生将有更多升学渠道选择。《意见》指出,各级教育、体育部门统筹规划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项目布局,重点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以及国家和省优势项目、民族传统特色项目等,按每个项目6:3:1的比例对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项目的创建数量进行布局,组成对口升学单位。《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各级各类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达到2000所,每个地市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项目不少于8个。
@退役运动员与教练员
从事教师职业有政策指引了
《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
《意见》将拉动学校对体育教学人才的需求,同时还将配套一系列措施,推动退役远动员和教练员进入学校教学,让专业人发挥专业技能。
《意见》提出建立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制度,探索先入职后培训。在大中小学校增设教练员岗位,制定广东大中小学校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将学校教练员职称评定纳入体育教练员职称体系,建立学校教练员与教师职称贯通机制。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专兼职学校教练员的渠道也将被打通。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还提出体育教师、教练员组织课余体育活动和指导课余训练等纳入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给予相应补贴。此举将有效提升广东体育教师职业的人才吸引力。
@青少年运动员
成才之路拓宽了
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将联手完善广东青少年竞赛与培养体系,为青少年运动员营造科学合理的成长环境,进一步拓宽运动员成才之路,增加广东体育人才储备。
《意见》提出要建立青少年体育赛事统筹管理机制,制定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加强青少年体育赛事统一管理、统筹调配,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规划、发布、组织、管理青少年体育赛事。
《意见》提出建立青少年体育赛事一体化运行机制。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逐步统一青少年体育赛事的参赛资格、年龄组别和竞赛办法,建立统一规范的注册平台和注册办法,共同组织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和资格审查,按照国家认证标准,共同评定在校学生运动水平等级。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各级各类赛事成绩纳入体育、教育部门奖励和评估评价机制。
竞赛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意见》指出要完善广东省运会竞赛制度,建立各项目积分选拔办法,逐步将青少年年度竞赛纳入省运会竞赛体系。建立以青少年锦标赛为年度最高水平比赛,冠军赛、学生锦标赛、U系列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比赛、俱乐部竞赛等组成的竞赛体系。完善省、市、县、校四级联赛和逐级选拔竞赛制度,建立竞赛通道。加快推动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鼓励、支持体育行业协会组织承办青少年体育赛事。
《意见》指出要建立全国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备战参赛机制。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建立后备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统筹推进省优秀运动队、青少年竞技体育学校、重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与普通学校的合作共建,共同培养品学兼优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
@各类体育机构、组织
政策扶持力度大了
各类体育机构、组织将获得更多空间进校园。《意见》明确,将支持各类体育机构、社会体育组织进入校园从事学生体育技能培训或组织开展面向青少年的体育赛事活动。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将共同实施体育冬夏令营活动进校园工程,积极引导社会体育组织承办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其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培养运动员的政策扶持力度更大。《意见》鼓励社会体育组织从事青少年体育训练,并纳入各级各类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基地评估体系。建立社会体育组织培养运动员激励机制,社会体育组织培养的运动员代表体育部门参加比赛的成绩享受与其他运动员同等奖励待遇。按照“谁培养谁受益”原则,社会体育组织培养的运动员招调入省、市运动队的,给予培训补偿。完善社会体育组织教练员职称评定标准,纳入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定体系。
《意见》还明确提出,要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星级评定体系和黑白名单制度,保障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有序发展。
@场馆运营者
责任重了,机遇多了
公共体育场馆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意见》强调,公共体育场馆应当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周边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各类体育赛事提供体育场地设施和公共体育服务。支持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合作开展体育课程(活动),鼓励利用公共体育场地和学校体育场地创建或引入社会体育组织,为青少年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
《意见》鼓励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绿化用地、地下空间、建筑屋顶等建设场地设施。可以说,未来将有更多城市空间可用于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场馆服务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湾区老百姓
各地融合的步伐加快了
《意见》明确将着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体教融合发展机制,提出协同港澳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比赛联合办赛机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建设,扩大港澳学生参赛范围。进一步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育节,支持开展体育师资交流与培训,协同港澳定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学校体育学术论坛。
城市向上发展,百姓生活受惠。《意见》以体教融合之名,连结大湾区各地,为交流与合作铺桥搭路,加速湾区城市融合,承2025粤港澳全运会筹办之势,为建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注入体育的力量。
广东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对广东体教融合的实际操作具有指导意义,后续将陆续出台学校教练员岗位设置管理办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创建办法,结合“双减”工作出台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等配套措施,做到能融尽融、应融尽融。
【图片】南方网 广东省体育局